去年年底上映了一部现象级的电影《好东西》,当时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。该片豆瓣评分高达9.1,当时上映11天票房就突破了4亿,连续11天蝉联院线票房日冠,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。
电影的故事基本围绕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展开,她们共同编织出这一出戏,她们之间既似母女,又似密友,相互依靠,相互取暖。
钟楚曦饰演的小叶是一个乐队主唱,属于青年女性,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导致她严重缺爱,害怕和他人争吵,在关系中自我卑微。小叶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,是她典型的讨好型人格,因为极度缺爱,所以爱情对于她来说,成了她的救赎之道,为此她必定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她看上一个眼科男医生,使出浑身解数接近他,和他建立关系。但是对方却告诉她,他离过婚,对婚姻有恐惧,所以没法跟她的关系再推进。小叶觉得受到伤害,便撒谎自己有家庭有孩子,后面又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圆这个谎。当纸包不住火的时候,受苦的还是小叶她自己。
宋佳饰演的单亲妈妈王铁梅是一个坚强热心的事业型中年女性,原本职业是记者,后来到一家新媒体公司做编辑,工作之余还要兼顾照顾孩子。王铁梅,人如其名,是新时代女强人的代表,一个人上得了厅堂,下得了厨房,守得住寂寞,创得了辉煌。在她的人生字典里,男人只是辅助型的工具,可有可无。赵又廷饰演王铁梅的前夫,懦弱无担当,光嘴上说不行动,不满足按照圣书中对丈夫的标准——丈夫要做妻子的头,并要为妻子舍己。章宇饰演的鼓手小马想追求王铁梅,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,又显得弱势卑微。
可实际上,王铁梅并不是铁打的,她能够帮助小叶和女儿脱离他们的困境,但是她不是拯救者,她也需要被拯救。当她按照自己的经历写的一篇单亲妈妈过得很好的公众号文章,遭到了网友指责和谩骂的时候,一向铁娘子作风的她数次崩溃。她其实也需要被爱,被保护。
曾慕梅饰演的茉莉是王铁梅的女儿,属于幼年女性,在班上是写作文能手,经常语出惊人。茉莉,来自单亲家庭,常被旁人视为可怜的孩子,但王铁梅总是给予她正面的鼓励,让她从未沾染自卑的阴霾,反而能自豪地说:“我正直、勇敢、有阅读量,有什么可怜?”她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。因为没有出过国,她苦恼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写她的作文,王铁梅告诉她不要撒谎,引导她去写平遥电影节的经历。在学校,茉莉在演出中当鼓掌的观众,但是王铁梅希望她站上舞台,更加闪闪发光。后来茉莉跟章宇饰演的鼓手学打架子鼓,在一次演出中登台表演,完成了一次舞台梦想。但是表演结束后,她说自己还是想做观众。
影片中有一句点题的台词:“如果能让你开心,那就是好东西。”这像极了生活在后现代的人们的座右铭,不再需要权威,不再需要先知,以“我”为中心,判断优良是非的标准在于“我”。圣书上对人类第一个悲剧的记载,本质亦是一场关于“好东西”的认知革命。古蛇引诱夏娃的核心话术——“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,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”——“我”来判断善恶是否。这与影片中“能让你开心的,就是好东西”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:高举“我”的旗帜。这种宣告,本质上仍是巴别塔的建造——用人的标准替代神圣秩序。类似的话,我们这些年在电影院听得不少了——比如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。但是生活在一个复杂险恶,又充满虚空的世界里,我们其实很渺小,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的伤痛和忧愁,能够让我们开心的不一定是好东西,也可能是古蛇引诱我们吃的善恶果。饮鸩止渴,并不能真正止渴。我们需要的好东西,不是让我们开心就好了,而是我们需要拯救。
书中,又有那样一个故事。撒玛利亚妇人避开人群,在正午时分出去打水,被耶稣遇见。耶稣打破种族与性别隔阂,道破了她的破碎人生——曾有五个丈夫,现同居者并非其夫(像极了当代人会做的事情),指出撒玛利亚妇人内心深处的干渴。祂向她宣告“活水”的真理:凡喝祂所赐之水的人永远不渴,这水要涌流到永生。
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东西?不是爱情,不是梦想,不是事业,不是独立自主,更不是那些消费主义推销的事物。真正的好东西,是上帝的同在,谁也抢不走,对于男性女性都如此。不管我们落入多么凄惨的处境,被抛弃、被重伤,都有一位超越一切风浪的存在者愿意拯救我们。因为这个真正的好东西,我们的人生才变得有盼望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不得不说,当一个社会更多地关注女性,开始关注她们的生存和需要,这无疑是一种进步。近两三年来,大银幕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好多女性电影人主创的电影,如获得贾玲执导的喜剧片《热辣滚烫》、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《坠落的审判》、英国舞台纪录电影《初步举证》、意大利高分电影《还有明天》。这些影片无一例外有别于传统的男性视角,展现了女性视角下的独特叙事和议题。它们多聚焦于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困境,探讨了性别平等、家庭责任、个人追求等多重主题。
翻开创世记的头几页,我们便能读到人类历史上第一对夫妻的婚姻故事。男人名叫亚当,被创造主安排在伊甸园做园丁的工作,同时创造主给他一个命令:园中那棵分别善恶树的果子,你不可吃,吃了就必定死。创造主怜悯亚当总是独自一人,在他沉睡的时候,取了他的一条肋骨,造出一个女人,名叫夏娃。创造主把夏娃领到亚当跟前,亚当欣喜雀跃,并写下了史上第一首情诗:
这是我骨中的骨,
肉中的肉,
可以称她为女人。
值得一提的是,那个时候,夫妻二人关系极为亲密美好,赤身露体并不羞耻。直到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善恶树的果子,亚当夏娃犯罪堕落,开始彼此指责对方。这一指责,便指责了千年,直到今天仍不休。
男人和女人从此分离,一个去了火星,一个去了金星,就是不在同一个星球;一个朝左走,一个朝右走,就是不在同一个方向。因为犯罪的缘故,原本男人和女人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被破坏,他们也渐渐遗忘了那位创造主。
深入探究历史的长河,我们可以发现,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人类社会呈现出的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社会结构。而在工业革命之后,欧美社会开始加速运转,随之涌现出多元化思潮,各路思想领袖以及社会活动家你方唱罢我登场,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点,试图解释和改变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。20世纪60年代,是大变革的时代,是民权运动、女权运动、反战运动等各色运动纵横的时代,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达到了顶峰。
在这一时期,女性解放运动作为多元化思潮中的一股重要力量,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,迅速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运动。女性解放运动大行其道,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,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,主张两性平等,女性不再附属于男性。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扩散,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甚至影响到了基督教领域,越来越多的女性神学家开始在宗教教义和实践中发出自己的声音,她们对传统教义进行了重新解读,试图以女性经验、女性视角出发取代此前的神学理论和信仰。
在当下的中国,女性主义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。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,女性的声音和视角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女性无论是在家庭、职场还是社会各个领域,她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创造力。才德的女性,价值远胜过珍珠。不信且看箴言的最后一章论贤妻的段落:“......她以能力束腰,使膀臂有力。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;她的灯终夜不灭。她手拿捻线竿,手把纺线车。她张手周济困苦人,伸手帮补穷乏人。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,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......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;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。 她开口就发智慧; 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。她观察家务,并不吃闲饭。”再看她的家人是如何评价她的:“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;她的丈夫也称赞她,说:才德的女子很多,惟独你超过一切。艳丽是虚假的,美容是虚浮的;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。愿她享受操作所得的;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。”
女性,原本就是创造主所创造的杰作,构成了人类群体的半壁江山。她们是男性的姐妹、妻子和母亲,理应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,她们的声音,应当被更多男性倾听。女性在人性、尊严、价值上跟男性都是平等的,同时又存在着互补的差异。当所有女性和男性的关系都能因着救赎者的来到,恢复受造之初的和谐,这个时候,我们都拥有了真正的好东西。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